
1.『产品经理不是经理。』
刚入行的时候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或者至少觉得自己很有分量。相信大多数产品经理都这么感觉的。『我比程序员高贵。』『我是未来要成为 CEO 的男人/女人。』 实际上呢… 请自行百度『产品经理是条狗』。歌词很感人。 真把自己当成经理,工作上绝逼会步步维艰,什么都推动不了。2. 『不管设计得再怎么样完美,需求总会改的。』
以前还特别奇怪,你设计产品的时候考虑周全点儿不就行了,干嘛非得改需求。但是经过了很多次惨痛的教训,终于发现,需求总是会改的。 改需求不代表产品经理不认真、太随意,也不是老板或者高层总喜欢拍脑门想点子,而是有很多现实原因。 可以列举一些:- 市场情况变化。比如因为某些事件,用户的需求变动;或者竞争对手的动作,导致必须有应对措施。
- 运营策略变化。比如公司的运营手段不同了,导致产品上的支撑方法也要不同。
- 研发阶段暴露出了问题。比如有一些底层逻辑之前很难发现会出问题,但研发中暴露了,导致产品方案要改为更适配的。
- 时效性变化。比如由于开发周期过长,导致时效性下降,所以也没必要用原来的复杂方案。
- 临时需求插入。比如各种因素导致的,有更重要的需求紧急加入,这时必然要修整原来的方案或者延后开发。
3. 『用户很傻,而且会越来越傻。』
这里说的傻不是 low,也不是笨,而是用户不会愿意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还思考。 我在入行前也觉得说用户傻的人才傻,现在是什么年代,大家的知识量、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大不一样,什么不会用去网上搜一搜、跟朋友问一问不就好了? 几年前很出名的书《Don’t Make Me Think》说的理念我就不太明白,想一想怎么了。 后来发现在设计的时候真的很蛋疼。 一些特别小的问题、在用户体验上一点极小的漏洞,都会产生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真的除非把用户当成小白,不然设计出的产品总会被骂。 比如之前朋友做的产品的一个功能,是邀请有奖。用户 A 发二维码给用户 B,用户 B 扫码下载,注册成功再去输入邀请码,两边都有奖。就是中间有个环节,用户 B 扫码下载后,90% 都意识不到要去设置里输入邀请码。 虽然邀请机制在各种 APP 里都有我们认为大家都很熟悉了,虽然在用户 A 发给用户 B 的使用说明里都明确写好,但是用户就偏偏不去找,也不知道去找。 最后怎么办呢。把用户当成小白,设计中用户 B 扫码后先填自己的手机号,才能下载。这样记录下用户 B 的手机号,也就知道他是用户 A 邀请的了。后面就不需要用户 B 再输入邀请码了。 就是从产品设计上来说很小的改动,让这个功能的使用率上升了好几倍。 空白页的设计也是很好的防呆设计。比如相册、任务表等空白页里,可以提示用户点击什么/去哪里找到新建照片、新建任务的功能。是的,现在看起来都很傻,但真的很重要……估计众多产品同僚们有过血泪史。


4. 『要把用户体验做好,很不简单』
每次用什么产品,总觉得卧槽不就是几个按钮点来点去,几个页面切来切去吗?有什么难的。 用户体验的话,大家都差球不多,都没啥区别,比着搞一搞就行了。 后来才慢慢知道,原来看起来越简单、越自然的操作,就越需要更纠结、更慎重的考虑。 比如很多人用过聊天时会标注消息已被对方读到的功能后,就觉得自己想得比微信远了。大家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想到的别人没想到的,就是自己有理;而自己觉得应该没有,别人有了,也是自己有理。其实微信做这个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们的产品经理也不傻:如果我们针对需求一个人去满足,你可能获取了这部分用户,但是得罪了另外一部分用户。有人就挺不喜欢把我的已读状态暴露给别人,你想这样的话,如果你的上级找你,你看了然后你又不回,就很麻烦。 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我们说人性是什么?给他撒谎的机会,说我没有看到。你看短信不太准确,我们经常会说,你那个短信丢了,我们没有看到。如果我们把人都像机器一样约束起来不一定是好事。 我们为什么不做已送达的状态?因为我们觉得未来的系统是绝对可靠的,我们有这个信心,肯定会送达,除非他关机了,我们不会再专门做一个是不是已送达,只有不自信的系统才会做这样一个状态。而且你每发一个消息还有个已送达或者发送中,那很丑陋的,多了一个东西在那里。所以这也是一种态度。对于这种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其实这是考验产品经理水准的东西,因为我满足需求很容易,但是你怎么找到理由拒绝他,或者说找到什么方式实现它这个非常难。也是从此之后,我对很多产品有了敬畏之心,不是想当然地跟大家扯皮:『这个 APP 做得好垃圾,你看这里XXX,你看那里XXX』。 真是做产品经理时间越久,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比如很简单的可用性三个字,就有所谓的尼尔森十大原则: 一、状态可见原则 用户在网页上的任何操作,不论是单击、滚动还是按下键盘,页面应即时给出反馈。“即时”是指,页面响应时间小于用户能忍受的等待时间。 二、环境贴切原则 网页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该尽可能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语言。《iPhone人机交互指南》里提到的隐喻与拟物化是很好的实践。此外,还应该使用易懂和约定俗成的表达。 三、撤销重做原则 为了避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网页应提供撤销和重做功能。 四、一致性原则 同一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五、防错原则 通过网页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 六、易取原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尽可能减少用户回忆负担,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摆上台面。 七、灵活高效原则 中级用户的数量远高于初级和高级用户数。为大多数用户设计,不要低估,也不可轻视,保持灵活高效。 八、易扫原则 互联网用户浏览网页的动作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易扫,意味着突出重点,弱化和剔除无关信息。 九、容错原则 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而非代码,比如404。 十、人性化帮助原则 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无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驻提示;4;帮助文档。
现在真的不敢随便说『用户体验不就是那么回事』这样的话了。
5. 『产品设计,尤其是交互和 UI,(大部分情况下)在一个产品中起到的作用只占 10%。』
这也是过去我嗤之以鼻的。牛逼的产品的交互和 UI,没有做得烂的,怎么可能起不到主要作用。 后来真的发现,如果功能不好用,再顺畅的交互、再华丽的 UI,都没意义。 比如聊微信,你发现数据丢了、记录没了,你是不会再用的;比如逛淘宝,你搞了半天都找不到想买的东西,你也不会再用。 再比如 12306,交互一塌糊涂(当然改版后略有好转),验证码烂到爆,更没什么视觉效果可言,但大家不得不用啊,因为能买票,买到票就行了。 还有像这个网站:
6. 『产品经理要多看书、多学习。』
在入行前别人告诉我多看书多学习时,我不认可,我觉得产品经理应该多体验、多实践。 我当时想到证明我的论点的理由是:- 互联网是千变万化的,产品经理又是很新的职业,过去的书和知识不能提供帮助
- 产品经理需要的都是软实力,比如逻辑判断、沟通能力、审美和创新能力
- 产品经理并不需要太多技能和成体系的方法,尤其是工具、流程和制度,没有通用的
- 只要够聪明,在摸爬滚打中同样能快速成长
长久以来,开发定制软件困难重重……虽然需求存在,但客户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等到交付软件时,客户往往发现到手的软件和想象中的相差十万八千里,于是又要求开发人员修改,如此恶性循环,客户屡屡失望而归。 定制软件的客户认为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不需要什么产品经理,他们也不需要用户体验设计师……客户不理解什么是用户体验,以及对成本过于敏感(让开发人员设计产品可以节约成本)。是不是特别眼熟? 换句话说,这就是现在到处问『开发个 APP 到底多少钱呀?』『我让外包做的产品怎么不满意呢?』的土老板们遇到的问题。 他们既不理解为什么需要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不就是放几个按钮、画几个图标吗?),也不理解为什么外包团队总是做不满意(告诉他们大概的样子,实现不就行了吗?)。 我见过的所有的,真的是所有的,外包团队的作品,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再摘录几段话,看看是不是感觉特别有道理、特别眼熟。是的,这些在我之前的答案中都出现过。
许多产品团队没有意识到,或者很晚才意识到要转变工作重心。更糟糕的是,产品经理还时不时冒出新点子;公司高管认为产品文档还可以继续修改,导致开发要求大幅变更,严重影响开发团队工作。结果不是发布日期一推再推,就是某些功能被迫取消,或者产品质量下滑。这段话说的就是我提过的『产品经理不仅要想点子,还要保证产品的实现』。
在我看来,每当团队内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时,并非是大家对事实的认定有争议,而是对目标和目标的优先级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我提过的『有争执时讲道理都可以解决问题,除非大家价值判断不同』。
我无法想象不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特别是在禁止与用户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产品经理怎样打造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这是我提过的『任何事情都看用户的需求,做判断,而不是主观上做太多自以为是的设计』。
目前流行的研发模式通常是这样的:创业者想到一个好点子,得到启动资金后,马上招聘程序员开发产品。由于创始人最清楚要做什么,因此,他通常会扮演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师的角色。开发团队则按照他的想法实现产品。这些创业公司一般在『秘密状态』下运行,很少与用户互动。另外,由于产品需求和创意往往边做边变化,开发进度相对较慢。这里面同时提到了创业中『创始人会兼任产品经理』、『创业过程中太过频繁改动需求』和『创业者过于关注自己的点子的保密性』的问题。难以想象,08 年美国就流行的事情,在如今的中关村和望京 SOHO 重新上演。 我看书的时候边看边拍大腿,一是因为说的太有道理了跟我想的一样一样的,二是妈蛋为什么没有早多些读书。
7. 『程序员总是会讨厌产品经理。』
不管怎么讨好程序员,他们总会讨厌你的,不用太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太差。协作中尽量公正就好啦。 具体原因?还用说吗。参见第一条。 希望能帮到你。#专栏作家#
刘飞,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锤子科技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豆瓣《最好的时代:可能是最真诚的创业日记》作者。文能提笔抒骚情,武能切图画交互。 本文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一代大数据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数极客(https://www.shujike.com),是支持无埋点、前端埋点、后端埋点、API导入四种混合数据采集方式,整合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可以自动监测网站、APP、小程序等多种渠道推广效果分析,是增长黑客们必备的互联网数据分析软件。数极客支持实时多维分析、漏斗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等十大数据分析方法以及APP数据分析、网站统计、网站分析、小程序数据统计、用户画像等应用场景,业内首创了六种提升转化率的数据分析模型,是数据分析软件领域首款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的数据分析产品。
数极客是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支持用户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用户画像、SEM数据分析等16种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产品,支持网站统计、网站分析、APP统计、APP分析等分析工具,以及会员营销系统和A/B测试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提升用户留存和转化率,实现数据驱动增长!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本站转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