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作者总结了通过提升产品框架设计能力来提升产品灵活度的操作方法,与你分享。

看三做一
不要孤立的看待某次改版和某个接到的需求,在思考当前需求时,对下个版本(甚至接下来三个版本)的需求要有比较清晰的预判和认知。然后去将后续版本中可能调整的地方在本期的需求里预留可拓展性。如何操作
- 可以通过预设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去帮助自己实现这一点。
- 问题示例如:当前版本上线后,数据大概会有几种可能?→各种可能下,产品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什么?→届时会产生哪些优化点?→哪些优化点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的?哪些优化点是对产品目标帮助较大的?→这些优化点对当前的需求的改动有多大?→当前需求做什么调整可以兼容后续的需求?
一些锻炼方法
- 每次提需求前都做上述问题的预设,然后在上线后,认真对自己的预设进行复盘,观察自己容易遗漏的情况是什么。
- 多参与其他同事的分享和讨论,理解其他产品的迭代思路,培养对各种产品优化方向的基本感知。
- 关注、保留一些优秀产品的各版本截图,以及查看它们的 App Store 更新说明,思考为什么它们在某个版本做了某些功能。
代入角色
如何操作
- 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去那个岗位工作一小段时间,如果没条件实现,依然可以通过预设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去帮助自己实现这一点。
- 问题示例如:他出于什么动机提出的这个需求?→如果当前需求的数据结果不能满足他的动机,他可能会提出什么需求?→这个动机下,还可能衍生出什么需求?→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的动机会发生变化?→这个新情况下,他会产生什么新需求?→这些新需求和当前他提出的需求的相关性有多大?→当前需求做什么调整可以兼容后续的需求?
一些锻炼方法
- 扮演其他角色的back up,站在对方的视角去思考日常要面临的问题。
- 写测试用例,留意当前需求对边缘情况的覆盖度,然后形成不忘记思考边缘情况处理方式的思维习惯。
- 阅读其他角色的周报,留意各个角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帮助理解对方的需求动机。
理解技术方案
如果不理解开发的技术方案,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很容易是「需求量增加」而不是「灵活度增加」的方案,会在PRD评审时遇到很大的阻力。虽然不需要深入到技术实现的细节里,但是对自己提出的需求的难易程度、开发成本、最佳实现方式、对当前系统的改动量有多大,是实现「灵活设计产品」的基本前提。如何操作
- 理解基本的前端、客户端、服务端的交互关系;
- 评估出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角色,其中由谁实现成本低、由谁实现更灵活;
- 甚至在技术方案评审时,能够抛砖引玉,帮助开发提出灵活度更高的技术方案;
一些锻炼方法
- 向认识的每一个开发请教他设计的技术方案,尤其是能够担当技术PM的那些,邀请他们帮你理解整个产品在系统架构上的分布关系。
- 认真参与技术评审,理解每个开发之间的边界、调用方式、交互关系。
- 阅读开发文档,别怕难,代码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和简洁,且通常会有注释。
- 研究开发写的系统架构图的设计思路,对产品自己画产品框架图亦有好处。
- 常浏览技术相关论坛,了解解决一个常规的产品问题,最新的技术方案和思路是什么。
抽象和正确组合
按照上述步骤操作,你基本上可以收集到自己所负责的产品80%以上可能衍生的需求,并且能够对每一个需求的实现成本有所预判。接下来,需要根据自己收集到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如:UI&文字改造的需求、信息表达结构的需求、触发-执行动作的逻辑等,然后去组合出需求的共性,将其中需要提供多种选择的功能抽象出来,形成自己最终的产品需求。如何操作
- 将需求中「需要经常调整、配置的地方」设计成配置项,由后台的某个开关来控制(可以邀请你的开发一起帮忙设计开关的方案)。通常UI/文案/展现逻辑等,均可做成配置项。记得在产品还没开发前就尽量将所有需要抽离配置的地方预设好,此时是成本最低的,一旦产品框架确定后,要再抽离出配置项,复杂度就会上升。
- 将通用和基础的部分抽离成一整个功能模块,个性化、定制、可变的部分抽离成另一个流程。通常来说,一个产品核心的主流程一定是逻辑相对固定的,在主流程上的分支流程需求变化较大,将主流程和分支流程分开设计、分别开发,会大大提高产品的灵活度。
- 在PRD中标明某处需要「预留扩展性」,在评审时提醒开发同学要注意技术方案的设计,要选择对后续方向来说开发成本最低的方案,而不是当前需求下成本最低的方案。
一些锻炼方法
- 扩大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哪怕是用户端产品,也要多去了解一些平台型产品、B端产品、商业产品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案。
- 多参考被别人夸赞为「很灵活」的产品,或者仔细研究「有几年历史」的产品,通常这些产品会整合了众多复杂的功能,并且在迭代中衍生出了合理的配置项和主流程、分支流程的设计。
- 亲身实践,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即使严格按照以上流程去思考和操作,也一定有自己预期外的情况出现,好的产品经理是必然花费诸多金钱和时间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数极客是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支持用户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用户画像、SEM数据分析等16种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产品,支持网站统计、网站分析、APP统计、APP分析等分析工具,以及会员营销系统和A/B测试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提升用户留存和转化率,实现数据驱动增长!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本站转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