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博主,自己的内容就像是品牌的产品,博主的产品就是自身的内容和信誉,而建立用户和博主的信任是个长期耕耘的过程。



我与刀姐的合作内容的数据情况
对于我而言,最终达到了120%的曝光率,这是没有买粉,认真写内容的真实数据。 然而在微博上,我发现了另一种博主的营业生态——一个有400w粉丝的时尚博主,与某品牌合作了一支Vlog,在买了热门位、头条推荐之后,最终的数据是这样的:
一、「神奇」的转化率
我的微博如今也有10w+粉丝,和豆瓣相当。由于豆瓣的名气,我在微博上做过两三个广告,比如上海的一家脱毛机构,和一些时尚品牌。 有意思的是,在发布了脱毛机构推广微博的2小时内,就被联络我的公关公司告知——已经买了热门和假评……这类「常规操作」,使得在微博生态中,博主方(我)其实并不能了解真实的转化情况…… 然而在豆瓣生态中却是另一幅光景,2015年我在豆瓣上写了一篇淘宝店铺的推荐文,虽然只有不到6w人浏览,收藏量则是1w5,数据极度真实,不掺水分:
二、我在豆瓣做头部网红的发现
在豆瓣做一个有10万粉丝的头部网红,我的感觉是:实在。 豆瓣不是一个一炮而红的平台,豆瓣上的红人也很少会一炮而红,然而在不能快速变现的平台上,红人也不会快速死亡。 因为红人红起来的基础,是内容。 很多人会认为,豆瓣太「文艺」,文艺无法变现。然而这些人忽略的一点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人才值得被转发。




四、因为做过博主,所以不会投放微博博主
当我在做时尚电商品牌gogoand的时候,我与合伙人在研究了一圈时尚博主以后,发现投放博主的回报率太小了。很多时尚类博主在刚开始并不是以推荐为主开始火的,而是以营造一种“你看,别人都在喜欢我”的从众心理开始火的。 所以当她们开始推荐产品,尤其是以一种粉丝不熟悉的大篇幅,整支视频方式产出时,大家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比如这次蜂群事件微博博主的这支Vlog就是个典型:记录所谓的fancy(有趣)生活,不输出看法,流水账一样的拍摄风格。一看就是公司大批量运作的。 微博的不可持续性在于不能很好地扶持小众博主,无法给真心分享生活,做内容,而不是借着资本捞钱的分享者流量。这样的话,好看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少。 然而豆瓣却是另外一码事。豆瓣用户的粘性很高,对于博主个人的买粉和控评几乎不存在,一有存疑的产品出现就会被高度敏感的豆瓣用户扒皮,所以这导致豆瓣博主对于推广的产品品控会更高,粉丝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分享一个故事,我曾经做过一家香港医美机构的嫩肤/脱毛微博广告。这家机构我自己花钱做过一年半的脱毛,作为一个资深用户,我跟他们提出,为什么不在豆瓣上做广告呢?他们的回答是,因为每次在豆瓣做广告都会被骂。 这家医美机构已经是我去过最高标准的机构了,然而还会被豆瓣用户怀疑,这也说明了豆瓣用户的谨慎(xiao qi)。 豆瓣用户「膈应和难以讨好」的名声不是一两天了。曾经有一位拥有10w粉丝的女孩,在豆瓣上做广告,最后竟然被爆料了。

四、TO品牌方,关于投放,我的几点建议
因此,我想说,如果没有大把钱可以烧的品牌,一定要注意平台,还有KOL与粉丝的沟通方式——KOL接到品牌方给出的brief后,是随便把品牌文案改一改,还是重新用自己的话讲一遍?这些小的细节,能够帮助你了解这些KOL是否对自己发布的内容有要求。 只有对自己内容负责的KOL才会吸引忠实的粉丝,愿意自掏腰包来表示支持,并且倾向持续花钱。 对此,我有几条建议: (1)投放自己开店的博主,不会投放那种经常做广告的账号,圈一波钱就跑路 以前我曾经认为,那些自己开店的博主并不适合投放。因为广告信息会和博主自身的店铺推广相冲突。而我现在认为,正是因为博主自己开店,才能够确定TA有真正的流量。 有一位我认识的淘宝店主,在微博拥有14万粉丝(应该算是很少的),淘宝店铺月销能够达到70万。 通过这一数据,也能证明粉丝对她的信任度,以及博主的带货能力。同时,粉丝能够持续成为回头客,也证明她推荐内容时会比较谨慎,质量也相对较高,因为没有人会想自打脸,从而失去那些为自己花钱的忠实铁粉。 (2)投放自己喜欢的博主,调性一致很重要 做品牌的主理人应该投放自己喜欢的博主。我知道有人会推荐可以“带货”但是与品牌调性不符的博主,先不论数据的真实性,有没有想过,这会让品牌显示出一种混乱的形象?就像一个女装店开始卖男袜,让人匪夷所思。 微博上还有一些宠物,漫画博主的粉丝,看到fo的人终于开始接广告后,也会带着支持和相信的心态去下单购买,有种“崽你终于接到广告,阿爸替你开心”的感觉。 (3)搞清楚是做branding(品牌)还是marketing(推广),是曝光还是带货 我的理解是,branding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大家认识你,从不同频道看到你。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做的就是长期的branding,他们不指望大家看到一个campaign(战役)之后立刻去消费多少个汉堡。 然而marketing是一次一次的,目的就是带货,提升销售业绩。我有一个朋友曾经为某电子用品品牌做marketing campaign(推广战役),为的是在一个时段内推某一个特定产品。而由于产品本身性价比不高,外国品牌又不那么懂中国的微博KOL生态,砸了一百多万在微博KOL上,耳机卖了的总价还不到marketing的一半。 所以,branding和marketing,这两者同时需要的都是:优质的,大家看到可以记住的内容。结论
最后再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居住东京的朋友,曾经代表一本比较权威和大众的国内杂志去采访一些东京的“网红”咖啡馆,结果人家都拒绝了他的采访。 他们的原因很简单,不想被暴露在与自己调性不合的聚光灯下。 其实作为博主,自己的内容就像是品牌的产品,博主的产品就是自身的内容和信誉,而建立用户和博主的信任是个长期耕耘的过程。- 如果不想被大浪淘沙,博主应当要良性运营,拒绝快钱;
- 而对于品牌来说,投放也要擦亮眼睛,筛选有内涵、受粉丝信任的博主。

数极客是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支持用户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用户画像、SEM数据分析等16种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产品,支持网站统计、网站分析、APP统计、APP分析等分析工具,以及会员营销系统和A/B测试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提升用户留存和转化率,实现数据驱动增长!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本站转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