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切换角色去思考,那么切换的角色是在什么场景下?去解决什么事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思考,才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一、问题
1.1 原因说明
程序员小姐姐:询问关于记录的修改和删除都是实现同一个功能,并没有多大的差异,那么修改和删除有必要实现嘛。(是否需要两个按钮,还是混合在一起)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下对话,简单说明了一下角色在产品中的应用。


1.2 为什么说同样的一个功能点,会有两种思维
下图为一个后台的列表页面,我这里做了两张图,第一张在最后的操作菜单下有:查看、编辑、删除三个按钮。如果按照常规的操作,管理员进入后台后,直接点击对应的按钮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另外这里也可以根据权限,在后面出现更多对应对的操作,方便管理员直达命令,也会更加精准操作。


二、简述说明
2.1 为什么说要切换角色去思考
我们常说切换角色去思考,那么切换的角色是在什么场景下?去解决什么事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思考,才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比如说一个日常的小例子:我们日常都会点外卖的馄饨、汤面什么的对吧,都会用一个比较结实的塑料盒装。商家的要求是:结实,包装严实,不要撒汤。用户的要求是:包装严实、不要撒汤、打开容易,关键词是包装结实、不要撒汤。 生产商其实也注意到这个关键词了:不要撒汤,既然是不要撒汤,那么肯定要扣的很严才可以,于是就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在包装盒上面出现6个卡扣(或更多)。这样是盖的很结实了,也非常的密封,不会撒汤了,三方的需求都满足了。 按照这样的条件,是不是挺好的?但这个需求的痛点还是很强的,为了满足不撒汤,所以卡扣很结实,可是用户在打开的时候可就很费劲了,回忆下是不是这个情况,每次打开的时候都要很费劲?

2.2 角色的场景定义
上面的说明是告诉你切换角色的思考,切换后如何定义,但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并没有深入下去。关于谁要切换角色,是研发人员还是用户,要如何决定切换? 这不单是一个操作的问题,还有关于功能的定义、业务设定等,还需要思考一下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说我们定义在列表中把基本操作都展示出来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定义的,人们为什么会习惯,为什么要遵守。 按照产品的定义,一个功能需要从场景、全流程、功能、角色问题、操作内容、角色、得到结果中的至少两个层面去深入了解,越深入,覆盖的人群就越广,适应的人群就越多,而上面我们定义了几个?

三、思考
3.1 目的和意义
切换角色的目的在于不同场景的考虑,如果你是研发者,那么你在做研发的时候你要思考用户使用这个功能的场景、用途、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都是1和0的表现方式。现在是对单一场景进行思考,如果是多个场景混合在一起使用,比如涉及到中台应用,那怎么区分呢? 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的不是界面展示更不是功能呈现,而是解决场景使用的问题。3.2 保持冷静
我们在做产品时,经常会说“要像一个外行一样思考-用户都是傻瓜式操作,但同时还需要像一个专家一样做实践-用最完善的流程做最简单的呈现”,口号很美好,但不能太过于牵强,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比如让我一个外行去创作一辆特斯拉,结果会是什么呢?当然是什么都没有,只会画一个草图。 所以我们在做产品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行业专家能力-了解这个市场、了解这个应用,其次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知道是谁在用,用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在提出创新的时候,才不会天马行空,能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才会成功。 保持冷静,在专家和外行的角色中不断的切换自己。 本文由 @老虎~色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数极客是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支持用户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用户画像、SEM数据分析等16种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产品,支持网站统计、网站分析、APP统计、APP分析等分析工具,以及会员营销系统和A/B测试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提升用户留存和转化率,实现数据驱动增长!
数极客是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支持用户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用户画像、SEM数据分析等16种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产品,支持网站统计、网站分析、APP统计、APP分析等分析工具,以及会员营销系统和A/B测试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提升用户留存和转化率,实现数据驱动增长!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本站转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