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短视频领域巨头,抖音与快手从战略到商业化有何不同,同时又对整体的产品和设计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战略迥异:去中心化vs中心化
快手运营前中期一直处于相对“放羊”的去中心化思路,通过较为平均的推荐流量让每个人拍的短视频作品都更可能被看见,因此用户群体创作的视频内容相对更接地气,一如它的slogan(记录生活、记录你)一样“朴实无华”,也因此被贴上了“low”的标签。 在这样的战略下,快手前期依靠更真实更低门槛的用户参与感获得了成功的自然用户增长。用户可以在个人主页建群与粉丝们互动沟通,慢慢演变成“家族式”(粉丝是朋友也是家人)的粉丝关系。因此以社区信任关系为驱动的快手粉丝的忠诚度、粘性及留存率都相对更高,这也是为啥之前快手的粉丝单价要比抖音值钱的原因。
快手起家的王者荣耀主播骚白的“白家军”
纵观快手v5.5时的整体产品设计还没有全屏切换模式,从“关注”“发现”到“同城”的tab切换都采用了feed双排卡片的框架设计,相较全屏单视频的形式一屏内可以展示更多的视频数量,让更多用户的作品得到曝光,基本符合它前中期的平均流推荐算法和“去中心化”的战略。 整体简单粗暴的产品功能点(去掉的底部tab、收起的个人中心、除了视频只剩登陆操作的首页、基本没啥字段的视频卡片…)、接地气的视觉设计(土橘黄品牌色、“触目惊心”的标题贴纸…)都从体验上助力快手的不断用户下沉。
1. 合理的框架规划
抖音采用了底部tab(适配机型镂空),减少了sidebar的使用,这样使得整体产品的层级减轻了,“观看视频”与“制作视频”这2个核心功能都在一级视区集合,而类似二维码这种低频使用的功能收纳到第三层级中。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小细节就是这样的tab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机型进行底色填充和高度调整,使得抖音在iPhonex及以上版本机型的视频能得到更饱满的适配填充全屏,减少黑边切视频的情况出现。
2. 极简化的交互
交互是抖音在体验上胜出非常核心的一点。因为任何多出来的手势操作都会增加用户学习成本,所以抖音极简化的交互极大提升了易用性,这些简化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全屏视频去掉了hover态,点击即暂停;右滑切换用户主页,左滑回到视频详情等。
3. 沉浸式的视频体验
因为抖音视频内容相对高配,因此全Dark模式的设计可以让用户不易受亮色块背板打断,更好的专注于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本身。 早期的沉浸式体验除了暗黑模式之外,甚至邪恶的把状态栏上的时间都给隐藏了,常常导致各位刷着刷着天亮了,刷着刷着天黑了。 当然以上3个核心体验优势早已经被微视(来自“改编高手”的腾讯产品)基本照搬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比看看相似度。二、品牌转变:“走高”vs“走低”
还记得从去年中旬到今年春节突然开始大打招牌的快手,一改运营“放羊”的状态开始强势发力,一方面是因为来自抖音运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开始寻求“趋同”,想要建立更有利的品牌形象迎来更多转变。



三、商业化使命:“直播带货”vs“品牌广告”
作为商业化设计师,必然要谈商业化设计哈哈哈。快手在早期就坐拥在巨额DAU流量的情况下商业化的进程却显得格外迟缓,运营连带着整体营销都比较收敛。 目前来看快手的主要营收还是以“直播”收入为主,因为其超高的流量及用户忠诚度,从GIF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直播之后,“家族式”粉丝关系带来了恐怖的带货能力。 辛有志严选旗下快手主播“蛋蛋小盆友”,一场直播共有超过1450万人围观,成交超279万单,总销售额超4.8亿元。 直播间产品设计直接根据2种不同场景诉求分为“直播卖货”与“普通直播”两种,设计标签直接展示在视频封面上。点击商品链接直接跳转商品详情页,整个从查看到支付购买的流程都形成闭环在端内进行,视频以“画中画”形式不中断直播体验。

gif被我加速了,实际交互展示速度会更慢一些
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抖音的超级广告位TopView——沉浸式开屏(静/态开屏直接渐隐成信息流第一个视频继续播放)支持品牌信息60s传达的同时,避免了与竞品和上下文的干扰,以第一视觉超强曝光(1亿+)强塑品牌记忆,还可引流主页进行粉丝沉淀。 这个广告产品充分体现了优秀产品设计可以助力的商业营销价值,可以说是“钱途无量”。 然后留一个思考题:为什么TopView加长了广告时长,加大了广告的视觉面积,但用户的体验却没有受到影响呢?

小结
总结此文,大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发散思考:- 短视频社交产品的业务战略对产品品牌的影响
- 由业务战略为出发落地的设计策略该如何执行
- 短视频成熟期的商业化体验如何设计更有“钱景”
数极客是新一代用户行为分析与数据智能平台,支持用户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留存分析、路径分析、漏斗分析、用户画像、SEM数据分析等16种分析模型的数据分析产品,支持网站统计、网站分析、APP统计、APP分析等分析工具,以及会员营销系统和A/B测试工具等数据智能应用,支持SAAS和私有化部署,提升用户留存和转化率,实现数据驱动增长!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本站转载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